이야기테크/한자이야기

[스크랩] 堯曰 第二十

명호경영컨설턴트 2010. 1. 28. 20:31
堯曰:  「咨! 爾舜! 天之曆數在爾躬. 允執其中. 四海困窮, 天祿永終. 」 此堯命舜, 而禪以帝位之辭. 咨, 嗟歎聲. 曆數, 帝王相繼之次第, 猶歲時氣節之先後也. 允, 信也. 中者, 無過不及之名. 四海之人困窮, 則君祿亦永絶矣, 戒之也. 舜亦以命禹. 舜後遜位於禹, 亦以此辭命之. 今見於虞書大禹謨, 比此加詳. 曰:  「予小子履, 敢用玄牡, 敢昭告于皇皇后帝: 有罪不敢赦. 帝臣不蔽, 簡在帝心. 朕躬有罪, 無以萬方; 萬方有罪, 罪在朕躬. 」 此引商書湯誥之辭. 蓋湯旣放桀而告諸侯也. 與書文大同小異. 曰上當有湯字. 履, 蓋湯名. 用玄牡, 夏尙黑, 未變其禮也. 簡, 閱也. 言桀有罪, 己不敢赦. 而天下賢人, 皆上帝之臣, 己不敢蔽. 簡在帝心, 惟帝所命. 此述其初請命而伐桀之辭也. 又言君有罪非民所致, 民有罪實君所爲, 見其厚於責己薄於責人之意. 此其告諸侯之辭也. 周有大賚, 善人是富. 賚, 來代反. ○此以下述武王事. 賚, 予也. 武王克商, 大賚于四海. 見周書武成篇. 此言其所富者, 皆善人也. 詩序云 「賚所以錫予善人」 , 蓋本於此. 「雖有周親, 不如仁人. 百姓有過, 在予一人. 」 此周書太誓之辭. 孔氏曰:  「周, 至也. 言紂至親雖多, 不如周家之多仁人. 」 謹權量, 審法度, 修廢官, 四方之政行焉. 權, 稱錘也. 量, 斗斛也. 法度, 禮樂制度皆是也. 興滅國, 繼絶世, 擧逸民, 天下之民歸心焉. 興滅繼絶, 謂封黃帝̖ 堯̖ 舜̖ 夏̖ 商之後. 擧逸民, 謂釋箕子之囚, 復商容之位. 三者皆人心之所欲也. 所重: 民̖ 食̖ 喪̖ 祭. 武成曰:  「重民五敎, 惟食喪祭. 」 寬則得衆, 信則民任焉, 敏則有功, 公則說. 說, 音悅. ○此於武王之事無所見, 恐或泛言帝王之道也. ○楊氏曰:  「論語之書, 皆聖人微言, 而其徒傳守之, 以明斯道者也. 故於終篇, 具載堯舜咨命之言, 湯武誓師之意, 與夫施諸政事者. 以明聖學之所傳者, 一於是而已. 所以著明二十篇之大旨也. 孟子於終篇, 亦歷敍堯̖ 舜̖ 湯̖ 文̖ 孔子相承之次, 皆此意也. 」

  子張問於孔子曰:  「何如斯可以從政矣? 」 子曰:  「尊五美, 屛四惡, 斯可以從政矣. 」 子張曰:  「何謂五美? 」 子曰:  「君子惠而不費, 勞而不怨, 欲而不貪, 泰而不驕, 威而不猛. 」 費, 芳味反. 子張曰:  「何謂惠而不費? 」 子曰:  「因民之所利而利之, 斯不亦惠而不費乎? 擇可勞而勞之, 又誰怨? 欲仁而得仁, 又焉貪? 君子無衆寡, 無小大, 無敢慢, 斯不亦泰而不驕乎? 君子正其衣冠, 尊其瞻視, 儼然人望而畏之, 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 」 焉, 於虔反. 子張曰:  「何謂四惡? 」 子曰:  「不敎而殺謂之虐; 不戒視成謂之暴; 慢令致期謂之賊; 猶之與人也, 出納之吝, 謂之有司. 」 出, 去聲. ○虐, 謂殘酷不仁. 暴, 謂卒遽無漸. 致期, 刻期也. 賊者, 切害之意. 緩於前而急於後, 以誤其民, 而必刑之, 是賊害之也. 猶之, 猶言均之也. 均之以物與人, 而於其出納之際, 乃或吝而不果. 則是有司之事, 而非爲政之體. 所與雖多, 人亦不懷其惠矣. 項羽使人, 有功當封, 刻印刓, 忍弗能予, 卒以取敗, 亦其驗也. ○尹氏曰:  「告問政者多矣, 未有如此之備者也. 故記之以繼帝王之治, 則夫子之爲政可知也. 」

  子曰:  「不知命, 無以爲君子也. 程子曰:  「知命者, 知有命而信之也. 人不知命, 則見害必避, 見利必趨, 何以爲君子? 」 不知禮, 無以立也. 不知禮, 則耳目無所加, 手足無所措. 不知言, 無以知人也. 」 言之得失, 可以知人之邪正. ○尹氏曰:  「知斯三者, 則君子之事備矣. 弟子記此以終篇, 得無意乎? 學者少而讀之, 老而不知一言爲可用, 不幾於侮聖言者乎? 夫子之罪人也, 可不念哉? 」

 

 

 

출처 : 마음의 정원
글쓴이 : null 원글보기
메모 :